大家都在搜

明星分析师放弃百万年薪创业 用数据驱动转化医学



  

 

  在美国休斯敦,某一个早春的晚上,MD Anderson癌症中心旁一家餐厅中,季序我博士与梁晗博士边吃边聊,海阔天空。

  彼时的我季序我博士是一位生物医药专业投资人。而此前,他还曾作为资本圈内顶级分析师和瑞银(UBS)证券执行董事,带领瑞银医药团队蝉联Asia Money亚洲医药健康投资最佳分析师和最佳团队(第一名),连续两年站在这个领域的巅峰。梁晗博士则是MD Anderson最年轻的正教授,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学系副系主任,癌症组学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。

  

 

  “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三个黄金时间窗口,可能快要来了。”季序我博士这句话,让梁晗博士陷入思考。

  美国企业史大师小艾尔弗雷德·D·钱德勒的《塑造工业时代》,曾对制药业的发展有精辟的剖析。在现代制药业150年的历史中,对于新崛起的医药企业,只有两次“黄金窗口期”。第一次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,随着现代化学理论趋于成熟,出现了拜耳、罗氏、辉瑞、诺华等大药企(有些名字由于并购整合而改变,但核心企业没变);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,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成熟, Amgen、Genentech等生物制药企业登上舞台。

  季博士注意到,尽管近年仍有一些突破性新药出现,但医药行业整体而言,研发效率不高,成本不断提升。所谓 “双十定律”,即药企用时10年花费10亿美元完成一款新药研发,早已成为过去式。大型药企新药研发回报率显著下滑,从2010年的10.1%下降到2017年的3.2%。然而,挑战中孕育着机会。当旧有的范式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,就给新技术施展身手的空间。目前,大药企不断加强转化医学的投入,并将“数据驱动研发”提升到战略高度。

  此外,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组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,积累的数据量千倍于10年前,并仍在以指数级速度增加。如果具备足够强的数据挖掘能力,完全可能以较低的成本,协助药企提升研发效率,价值巨大。在这个领域,海外已经出现多家创业公司受到瞩目。

  

 

  季博士认为,这种变化最终会推动新药研发现有范式的升级,甚至产生新范式,从而导向制药业发展的又一次高潮。梁晗博士当下就决定加入季博士一年前注册的新公司,成为联合创始人,这也是梁博士第一次迈入产业。多年后,季博士回忆游说梁博士那一幕仍带着兴奋,“可以说一拍即合。我们对很多问题的判断本来就一致,彼此也早就高度认可,只是等待一个合作的机会。”

  两位博士的新公司名叫普瑞基准科技。在官网上,他们这样介绍自己:致力于肿瘤的转化医学,秉持“数据驱动研发”的理念,以强大的生物信息、生物统计、多种组学技术为基础,为客户提供深入而精准的分析。一方面,普瑞基准为新药研发提供转化医学服务,以提升研发成功率、缩短周期;另一方面,他们为肿瘤患者提供精准的检测服务,以协助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。

  目前,普瑞基准组建了以国际顶级科学家为核心的技术团队,成员来自国内外顶尖的研究机构和学府,并吸引MD Anderson癌症中心、John Hopkins大学、北京大学的医药跨国企业的人才纷纷加入。在大潮为所有人感受到以前,季序我博士希望普瑞基准做好准备,“我们的业务和理念有时候在国内显得非常前瞻,目前只有领先的药企认识到我们的价值;但是,我们非常笃定,让‘数据驱动的转化医学’大行其道,就在不远的将来。”




上一篇:筑起先锋“红”,志愿暖人心|中建八局总承包安装分公司党总支慰问上海广慈残疾儿童福利院
下一篇:美术宝:在线兴趣培养新思维创造更多可能性
静音咖啡和听力受损的咖啡师
中国副总理会见美国参议员
中国的铁路网络跨越13.1万公里
紫禁城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呼吸空间